第908章
他自己掏钱,把市面上能买到的报纸都买了一份,然后满怀期待地挨个翻阅一遍,只是翻看过后,他却遍体生寒,如坠冰窟。
原来,他是想看看报纸上有没有关于《最文学》的评论,不管是对杂志的评价,亦或者是对作家和小说的评价,只要有对他来说都是个好消息。
结果......没有,一份都没有,就好像昨天没有一份叫《最文学》的杂志上市一样。
“怎么会这样,不应该啊?”
宋文挠着头,完全想不通为何如此。
“等等,再等等,说不定过一阵就会有好转。”
时光飞逝,转眼《最文学》1982年的第一期已经上市十来天,最开始的几天并没有什么反应,报纸上没评论,杂志社也没有读者来信,这不是一份有着野望的杂志该有的结局。
实际上,不是读者不喜欢,也不是评论家们忽视了《最文学》,实在是它的创刊不走寻常路。
第一期创刊号的作者中,除了姜玉楼和路谣外,其他大多都是对于读者完全陌生的名字,即使是路谣,说实在的也并不是多么有名。路谣尚且如此,更别说其他作家了。
当然,这些并不重要,真正让读者和评论家们感到惊喜的是这份新创刊的杂志,第一期就收集了无数优秀的稿子。
等到六月中旬前后,陆陆续续有针对第一期的读者来信寄到最文学的编辑部。
买了《最文学》第一期的读者们可谓大喜过望,他们本来是冲着姜玉楼的名头买的。姜玉楼的作品自然是不负众望,其他作家的作品也给了他们许多惊喜。
路谣、韩玉芝、于华、王硕......
有些名气的,默默无闻的,他们的作品算是让读者大开眼界。
《最文学》在1982年的第一期所引发的影响是轰动性的。
最先受到关注的是韩玉芝的短篇小说,这部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创作的短篇小说,截取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,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。
读者们发现这位韩作家虽然名声不显,但是笔力惊人,完全不像是默默无闻之辈,纷纷猜测可能是哪位只名作家的马甲。
广大读者们纷纷表示这个叫于华的作家很有意思,
尤其是他的小短篇《第一宿舍》,整部小说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大学校园里的宿舍楼,故事主要围绕着宿舍里的几个年轻人展开。
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杨绛的成长经历和内心世界,通过他的眼睛让读者看到大学生活的点滴和变化。
这种题材的小说,在当下还是比较少见的。
对于没有上过大学的读者来说,也能看个新鲜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心胜于物,超凡入圣 说好的男保姆,孩子竟是我亲生的 迟来深情比草贱,我叛出家你哭啥 肆位偏宠 小野猫狠狠作,反派大佬夜夜哄 穿成炮灰恶妻后,残疾反派被宠翻 芸汐的乞丐王子 夫人带球死遁后,厉总追妻火葬场 过气顶流,要靠前女友们翻身啦 我的诸天超脱日志 大明:AI无敌!祖父竟是朱棣? 全宗门皆炮灰,黑心莲师妹杀疯了 养猪三年,当上宗主我就摆烂 失去一切之后,现实教她绝地反击 雀魂:科学麻将死路一条 穿成炮灰小师妹后我把满门揍哭了 除我之外,全员马甲! 女儿自杀后,我复仇整个世界! 女帝和她的12位后宫美男们穿回现代后 落笔定江山